“東壁圖書照麗陽,湖邊文筆碧霄翔。峰常絢彩何須夢,天字書云為紀祥。列層岫巒皆幾案,行云流水盡文章。巨靈千載題春雪,始信如椽出大方”。這是文筆峰的最好寫照。取下直指藍天的巨筆,把文筆海當作一池濃墨,飽蘸揮毫,便可記下豪言與壯語,寫下虔誠與執(zhí)著。文筆山旅游景區(qū)位于麗江壩西南的文筆山,土語稱之為“撫魯納”,意為“黑銀石山”,海拔4350米,與北向玉龍雪山遙相呼應,各領風騷。文筆山形如一支巨筆直指云霄,挺拔俊秀,故名。文筆山腳依傍文筆海,宛如一池蕩漾碧墨,山中有水,水中映山,“筆”與“墨”渾然一體,相得益彰。據說,麗江之所以文墨昌盛、人才輩出,就是因為沾了文筆山、文筆海的“靈氣”。
文筆山景區(qū)由十二個景點組成,以文峰寺為主要代表。
1999年文峰寺被列為“99世博會”對外開放景點,同年,麗江文筆山旅游開發(fā)公司開始投資進行保護恢復以及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建設,使文峰寺重新放射出藏傳佛教圣地及旅游勝地的異彩。
文筆山旅游景區(qū)是麗江傳統(tǒng)的宗教勝地和觀光度假景區(qū),這里不僅以神秘的藏傳佛教展示出麗江多元文化的神奇魅力,而且以其超凡卓絕的自然景觀吸引著世人。它不但擁有名剎,靈洞,靜坐堂,神泉,圣石,桑納迦湖等宗教旅游景點;還保持了天然良好的古樸地貌與森林植被,是現代旅游觀光的勝地。
著名的藏傳佛教圣地文峰寺,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文筆山腹地。
文峰寺座落于文筆山腹地,始建于乾隆四年(1739年),西藏噶瑪噶舉(白教)四寶法王到麗江,要求知府官學宣倡建廟宇,歷時五年修成。道光八年(1828年)重修大殿,藏名稱“桑納迦桌林”。意為“秘密宗教圣地及樂天福地的喇嘛寺”,后改名文峰寺至今。歷史上興旺時期曾有公房五大院,僧房二十四院,僧侶多至數百人,規(guī)模居麗江寺院之首。現存大殿和僧房二院。大殿為三重檐樓閣式建筑,殿內空是宏大,高達4米。寺內有佛像、壁畫和古樹名木,尤以山茶、杉聞名遐邇。寺周松杉藏密,溪流潺潺,空氣清新,環(huán)境幽靜,至今仍為游覽勝地。
文峰寺是中國滇西北噶瑪噶舉派十三大藏傳佛教寺院的最高學府,凡要取得“都巴”學位的喇嘛,必須在離寺不遠的靜坐堂日夜靜坐三年三月三日三時三刻,才有資格主持法事。文峰寺不僅在滇、川、藏地區(qū)頗具盛名,而且在印度、尼泊爾、緬甸等國家的佛教界中也有一定影響。
1956年,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(佛牙),從緬甸接回中國,8月8日,文峰寺迎來佛祖舍利,舉行了盛況空前的迎佛牙大典,成為佛教史上一件重要事件,更使文峰寺披上了光輝的宗教色彩。
1986年10月19日,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師來到文峰寺為文峰寺提寫藏文寺名“法雨林”,并向寺內贈予《上師本尊諸菩薩畫像》11幅及大師肖像,作為寺院寶物珍藏。
寺廟周圍遍布古樹奇花,鳥語花香,空氣清新;茂密的森林,冬可避風,夏可納涼,環(huán)境幽靜。借了“南洲第一靈洞”的靈氣,修煉者難說能參悟佛性,“圓通冠頂”。
相傳,這里的一塊黑石里面藏有開啟天國大門的鑰匙。如果要到雞足山朝拜大佛,必需先到此燒香“借鑰匙”,拜后返回,再到此“還鑰匙”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來來往往的善男信女,接踵不斷的虔誠信徒,已使黑石發(fā)亮,難說夙愿已成為現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