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四絕"風花雪月"
大理有四絕,風、花、雪、月,下關(guān)風、上關(guān)花、蒼山雪、洱海月
《大理縣志》載,“由于平陽地面恒熱氣漲上升,而十八溪澗冷空氣時來撲之,又有西南方四十里箐之多數(shù)冷空氣至下關(guān),為東山所阻,亦時時輸入此平陽地面,亦復四周皆山,諸空氣旋轉(zhuǎn)其中,一時不能騰空而散,互相博擊,其狂如虎,拔木傾舟,有自來也!碧貏e是市區(qū)下關(guān),冷空氣流速快,風吹得特別猛烈,時速達12~14米/秒,最大時速達28米/秒,婦人騎車、步行或有掀倒之例。一年之中,大風有35天以上,故下關(guān)有“風城”之稱。
關(guān)于下關(guān)風,還有這樣兩個動人的故事。傳說有一個白面書生與一位美麗的姑娘相愛,引起了南詔國王的不滿。詔王就命羅荃法師把書生打入洱海。姑娘為救情人,向觀音菩薩要了六瓶風,想讓大風把海水吹干,救出書生。誰知風瓶才背到天生橋,姑娘一不小心跌了一跤,以至打碎了五個風瓶。剎時間、狂風怒吼,一年四季風吹不斷,冬季尤為猛烈,后來人們就把下關(guān)叫作“風城”。又傳在很久以前,觀音化作一個老嫗,背著一個風瓶,經(jīng)過天生橋時,守橋土卒按照貫例要檢查過往行人的貨物。老嫗好言勸說不要檢查、士卒不聽。還沒等老嫗說明利害關(guān)系,就硬將瓶蓋打開、頓時風從瓶中沖了出來,一發(fā)而不可收。等士卒明白過來,老嫗早已不見了。從此,大風日夜不停地由天生橋吹向下關(guān),故名“風城”。
相傳上關(guān)有棵“十里奇香樹”,花大如蓮,香味勝過桂花,顏色呈粉白色,結(jié)的果實黑而堅硬,用作朝珠,故又稱為“朝珠花”。據(jù)《大理府志》載:“……花樹高六丈,其質(zhì)似桂,其花白,每朵十二瓣,應十二月,遇潤月則多一瓣,俗以仙人遺種,在大理府和山之麓,土人因以其地名之!贝嘶ǚN于何時,已不可考。只知道在元朝至正年間,花開得很好,年年開、月月開,濃郁的香味散溢百步之外。后已絕種,傳說是由于鮮花怒放時,觀者云集,一些貪官污吏借觀花而敲詐勒索當?shù)匕傩,百姓叫苦連天,只好暗中把花弄死。但直到今日,白族人民愛花、養(yǎng)花已成習慣,而且花卉繁多,四季飄香。
主要是指點蒼山山頂一年四季不化的積雪景象。蒼山的馬龍峰、玉局峰、雪人峰、中和峰,即使在夏季也是白雪皚皚、銀裝素裹。關(guān)于蒼山的雪景有這樣一個故事:相傳,古時候有一瘟神來到大理壩子想殘害百姓。這時,有兄妹倆為使人們免遭瘟疫,到觀音那里去學法,歸來后,就用法術(shù)把瘟神趕到蒼山頂上,用大雪把瘟神凍死。兄妹倆亦在蒼山雪人峰上變成雪神,永遠鎮(zhèn)住了瘟神。從此,蒼山就有了千年不化之雪
傳說天上有一位仙女羨慕人間生活,下凡來到洱海邊與一漁民青年成婚。她看到漁民打魚困難,就把自己帶來的一面寶鏡放入海底,把魚照得一清二楚,好讓漁民打到更多的魚。
后來,那面寶鏡在海底變成了金月亮,這就是洱海月。每當月出,行近洱海之濱,仰望天空,玉鏡高懸,俯視洱海,地溺銀濤,水光接天,萬頃芒然,一個明晃晃的月亮在海中隨浪飄搖,令人驚嘆不已。